曾经作为一名历史系学生,大学老师的谆谆教导和点滴熏陶,激发了我对文物的浓厚兴趣,但文物保护于我而言“距离”还十分遥远。直到我作为一名“四普”工作队员亲身参与文物普查工作,历史与文物不再简单地留存于纸面上、文献里、展厅中,与文物近距离“打交道”,我感受到文物承载着的厚重的文化气息与清晰的历史印记。每一次实地调查,每一次数据采集、分析、对比,是在实践中感悟“四普”的重要意义,也让我对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距离第一天加入工作队,已经三个多月的时间了。在普查工作队队长的指导和其他队员的帮助下,经过三个多月的爬坡过坎、穿林涉水、风吹日晒,我基本掌握了使用RTK设备和“四普”软件操作以及实地点位测量的方法,配合我们组完成了樊城中心城区及所辖太平店镇共3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实地调查。
普查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信心满满前往太平店镇老街社区准备调查民居的时候,自以为民居文物点位集中、占地面积较小,相对于田野中遗址、墓群来说实地调查的难度会降低。实际上“一山放过一山拦”,民居的位置相距过近,我们难以通过“三普”的坐标数据定位,民居的外观、形制非常相似,要通过反复对比“三普”拍摄的照片,再结合文字资料才能分辨。这让我认识到,要顺利完成野外调查,前期的功课是必不可少,要在出发前积极查阅“三普”数据库、地方史志及其它相关资料,了解拟调查文物点位的类别、具体年代、需重点核实的信息,以便于实地调查时更快定位目标。此外,也要学会适当“借力”。我们能顺利找到文物点,离不开太平店镇村(社区)干部以及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在寻找刘家庄墓群和余家庙墓群过程中,由于位置相距较远,当地村民全程陪伴我们,无惧烈日狂风,一路爬坡上坎,帮助我们找到具体位置。在老街社区,有几处民居部分已重建,我们无法确认目标时,社区干部多次主动提供文物线索及相关资料,附近的居民纷纷聚到一起帮助我们分辨、领路,极大减少了绕路、寻找的时间。在队长的指导下,我们也在完成调查工作之后向居民们宣传“四普”工作和文物保护小知识,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群众支持的力量,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汇聚起更强大的力量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
然而,普查也让我意识到文物保护面临的挑战。十几年过去,一些文物受到自然侵蚀、人为破坏或忽视的威胁,与“三普”时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我感到心痛和担忧。我们有责任采取行动,加强保护措施,让这些文物得以代代传承。在老街社区,见到原为三进四合院的王家当铺,现在仅存中、后院,和中院前部的前堂,原本承载着老街商贸历史记忆的当铺杂草丛生,让我增强了保护文物责任感与使命感,也深刻体会到文物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面对接下来的“四普”任务,我将勇担使命、继续努力,激发“四普”和文物保护工作的热情,扎实做好一处处文物点信息资料采集完善,为后续更加科学地进行文物保护和管理,更加有效地推动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打下坚实基础,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