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人手记---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三字”感悟

来自:市文物管理处、文物科 时间:2024-11-21

文物,是历史的沉淀,是时间的厚重。在参与襄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日子里,仿佛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诉说着曾经的美好。

“四普”在2024年5月正式进入第二阶段---野外实地文物调查。作为一名2024年8月刚入职襄阳市文物管理处的新人,直接参与到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中,我还是有些诚惶诚恐的,但我却也并不惧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以为,这次“四普”正是我的舞台。

文物点点多面广怎么办?一个字---勤“践”。樊城区下辖8个街道2个乡镇,在“三普”时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有534处,约占全市13%,涵盖文物全类型分类,几乎每个街道、乡镇所辖社区、行政村均分布有文物点,普查对象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即使分组普查,遇到过的许多文物点的道路也是坎坷不平,越野车也难以通行。我们也只能弃车背负沉重的普查器材,徒步前行,即使高温使得每一步都仿佛背负千斤,我们也都未停歇。

不会操作普查设备怎么办?一个字---多“学”。在实地调查时,我们不仅要弄清楚普查什么,还要运用到多种测量和拍照设备:RTK、航拍无人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和手持终端仪等,但是RTK和航拍无人机的使用却是我平常不会接触到的。为了给8月才加入调查队的我和另一位新人传授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城区“四普”工作专班普查二队队长多次给我们详细讲解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让我们通过轮流使用不同设备进一步熟悉如何操作。通过认真学习与多次实际操作,我已经可以熟练使用各种设备完成普查任务。

文物普查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回顾这段时间普查经历,我感到自豪与满足因为我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未来,我也会继续前行,在文物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畏艰难,勇攀高峰!